史上最牛读书人:灭一个王朝, 开一代盛世历史秘闻
2018-05-08 20:30:03
“读史到什么境界才算出神入化?最近,结集图书《秦始皇:穿越现实和历史的思辨之旅》评选出史上最牛读书人,读一部兵书、灭一个王朝、开一代盛世!这个人就是张良。
吕世浩问:什么叫作“读书”?
在中国人来看,读书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叫作“诵书”。古人所说的“诵书”是指能够背诵书中的内容。能够背书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古人来看,如果你不会背书,不能把书中的文字烂熟于心,难道碰到事情的时候还要临时去翻书吗?那来得及吗?
诵书只是起步,第二个层次叫作“读书”。什么叫作读书?“抽绎其义蕴至于无穷”叫作“读”,也就是能够分析、归纳书中的道理才叫作读书。
每一本书的文字,背后必然有作者想要传达的道理。就好像张良“圯上纳履”的故事,我们分析、归纳其中的道理,就是“忍”和“先”两个字而已,这就叫“读书”。
会读书就够了吗?当然不够,还有第三个层次叫作“念书”。“念”不是用嘴“念”,而是把书中的道理,时时刻刻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实践它,也就是“念兹在兹”的“念”。
书中的道理,是要用实践去印证。实践有那么容易成功吗?绝对没有。
讲道理容易,做事难,做得成事就更难。因为讲道理容易,道理讲得通就可以了。做事要有现实的条件配合,做得成事得要所有的条件都到位,缺一个条件都不行。
习(习)是什么意思呢?《说文》里面说得好:“习,数飞也。”习字的上半部是个羽,指的正是鸟儿学飞。鸟儿学飞有一次就成功的吗?绝对没有。一只小鸟从不会飞到学会飞,要摔下来多少次,都要摔得遍体鳞伤、浑身是血,最后才学会展翅飞行,才能够翱翔九天。
看看张良怎么学兵法?“常习诵读之”,这就是读书的功夫。
读任何历史书,各位也要“常习诵读之”,才能让历史变成真正有用的东西。张良遇见了黄石公,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立志灭亡秦朝,这是多么不可能的心愿,而张良最后真的做到了。读透一本书,就能征战出一片江湖,做史上最牛的读书人,开启你的人生江湖。
吕世浩问:什么叫作“读书”?
在中国人来看,读书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叫作“诵书”。古人所说的“诵书”是指能够背诵书中的内容。能够背书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古人来看,如果你不会背书,不能把书中的文字烂熟于心,难道碰到事情的时候还要临时去翻书吗?那来得及吗?
诵书只是起步,第二个层次叫作“读书”。什么叫作读书?“抽绎其义蕴至于无穷”叫作“读”,也就是能够分析、归纳书中的道理才叫作读书。
每一本书的文字,背后必然有作者想要传达的道理。就好像张良“圯上纳履”的故事,我们分析、归纳其中的道理,就是“忍”和“先”两个字而已,这就叫“读书”。
会读书就够了吗?当然不够,还有第三个层次叫作“念书”。“念”不是用嘴“念”,而是把书中的道理,时时刻刻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实践它,也就是“念兹在兹”的“念”。
书中的道理,是要用实践去印证。实践有那么容易成功吗?绝对没有。
讲道理容易,做事难,做得成事就更难。因为讲道理容易,道理讲得通就可以了。做事要有现实的条件配合,做得成事得要所有的条件都到位,缺一个条件都不行。
习(习)是什么意思呢?《说文》里面说得好:“习,数飞也。”习字的上半部是个羽,指的正是鸟儿学飞。鸟儿学飞有一次就成功的吗?绝对没有。一只小鸟从不会飞到学会飞,要摔下来多少次,都要摔得遍体鳞伤、浑身是血,最后才学会展翅飞行,才能够翱翔九天。
看看张良怎么学兵法?“常习诵读之”,这就是读书的功夫。
读任何历史书,各位也要“常习诵读之”,才能让历史变成真正有用的东西。张良遇见了黄石公,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立志灭亡秦朝,这是多么不可能的心愿,而张良最后真的做到了。读透一本书,就能征战出一片江湖,做史上最牛的读书人,开启你的人生江湖。
本文作者:历史网
-
Tags: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