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兴是否健在?汪东兴8月21日上午5时逝世历史名人
原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汪东兴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8月21日上午5时2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汪东兴之女汪延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此消息。汪东兴作为毛泽东主席警卫工作,深的毛主席的信任。汪东兴在抓捕“四人帮”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粉碎“四人帮”建奇功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华国锋同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之间的矛盾开始尖锐化。“四人帮”加紧了篡夺最高领导权的活动。
叶剑英在参加毛泽东吊唁仪式的第二天找到了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的汪东兴。见面后叶剑英便说:“来听听你对形势的看法”,显然是想让汪东兴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这时汪东兴马上表示了对江青一伙的强烈不满。叶剑英接着问:“现在江青他们还在中南海活动吗?”汪东兴答道:“江青这两天在中南海跑到毛主席住地,要看主席那里的文件,被拒绝后江青大为不满,她又要闹事了。主席逝世后,他们的活动更加频繁,更加明目张胆了。”
9月15日,叶剑英和汪东兴由吊唁的北大厅来到东大厅南侧的一间办公室里,又开始了交谈。汪东兴向叶剑英做了汇报了江青的动向。这样,汪东兴的政治态度已经很明确——支持叶剑英。随后抓捕“四人帮”的计划也取得了华国锋的支持。
“四人帮”也在加紧行动,为了争取对毛泽东思想的解释权,江青提出,要求将毛泽东手稿交给毛远新保存。在当时的氛围下,“四人帮”如果掌握了毛泽东的手稿,便可以随意从中抽出个别词句当成打人的“棍子”,也可以为自己拉大旗作虎皮吓唬全党。然而汪东兴明确表示反对:“主席这里的文件、文稿、手迹、信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只能由党的有关组织来保管,不应交任何个人来负责,毛主席生前确定的这些正确原则,现在仍应继续坚持。”
在“四人帮”加紧夺权的叫嚣时,叶剑英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准备也进入最后时刻。10月2日下午3时许,叶剑英来到汪东兴在中南海南楼的办公室,对汪东兴说:“我看‘四人帮’不除,我们的党和国家是没有出路的。”接着,他压低声音问汪东兴:“你考虑好了吗?”汪东兴表明态度说:“我认为形势逼人,不能再拖延,到了下决心的时候了!”
10月2日下午和晚间,叶剑英、汪东兴分别单独去了华国锋在东交民巷的住地,在华国锋办公室讨论如何解决“四人帮”的问题。
当天,汪东兴还让值班的高成堂秘书通知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时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8341部队政委的武健华等人到中南海南楼办公室开会,说明了“中央已经下了决心,对‘四人帮’要采取行动”。
汪东兴向中南海负责警卫的领导们交代了抓捕任务,确定了解决“四人帮”的顺序,还对行动时间、力量的组织、隔离地点、保密措施、战备预案以及同北京卫戍区的分工和配合问题,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实施细则。
对这一行动方案的研究和制订,一直到10月3日凌晨4时许才结束。这天晚9时,按约定的时间,汪东兴到达华国锋的办公室,详细地汇报了具体行动部署和实施方案。华国锋听完汇报后说:“听了你们制订的行动方案,我认为办法是可行的。我考虑时间是否再缩短一些,争取提前解决。”并要求汪东兴征求叶剑英的意见。
次日下午,汪东兴把行动部署和实施方案,一一向叶剑英做了详细汇报。叶剑英听得很仔细。听完之后沉思片刻说:“兵法上有这样的话,‘计熟事定,举必有功’;‘凡谋之道,周密为宝’。我看这个计划比较成熟,安排也相当周全了。照这个实施方案执行,必会成功。”
方案确定后,汪东兴让秘书准备了一个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开会通知,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研究《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问题,二是商讨建造毛主席纪念堂选址问题。汪东兴看过通知后,立即去向华国锋汇报,除了汇报上述方案,他还汇报了抓捕“四人帮”的具体行动方案。华国锋听得非常仔细,并询问了参加行动的人员安排,以及扣押“四人帮”的地点等,还要汪东兴再检查一遍,防止出现疏漏。华国锋最后问汪东兴:你有把握吗?汪回答:有把握。华国锋当即拍板:就在10月6日晚上抓捕“四人帮”。他把手向下一按说:就这样定了!他接过汪东兴准备好的会议通知,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华国锋的签字已经表明,他同意汪东兴制订的方案并批准汪东兴立即组织实施。
6日上午,汪东兴用中央办公厅名义发出了开会通知。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对于发这类会议通知,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这一回,汪东兴发出的通知全文如下:
根据华国锋同志的建议,兹定于10月6日晚八时在怀仁堂一楼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主要议程:
一、审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清样;
二、研究毛主席纪念堂的方案和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的保护措施。
因部分文献需要改动,请姚文元同志列席会议。
(签字):汪东兴
中共中央办公厅
1976年10月6日
发出会议通知,只是诸多准备工作中的一项。汪东兴依靠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三位副主任,即李鑫、张耀祠、武健华,还完成了一系列绝密的工作:
调兵遣将,宣布纪律──挑选绝对可靠中央警卫团的干部,内中大都是团以上干部,参加行动。进行战前动员,宣布纪律,进行宣誓;
人员分组,明确任务──负责抓捕王、张、江、姚各一组,每组三四人。拘捕江青小组特地配备两名女警卫。这一小组还负责拘捕毛远新;
踏勘现场,模拟练习──有关小组对怀仁堂的地形进行实地踏勘,比如捕人时走廊要突然关灯,灯的开关在哪里,都要一清二楚。捕人时如何格斗,也进行了模拟练习。
汪东兴后来回忆说:“具体工作我做得多一点,因为我情况熟悉一点,又管一些军队和办公室,方便一点。应该由我做,应该做好。当时我没有考虑自己的危险,不应该考虑这些了……”
叶剑英身边的贴身卫士张参谋也参加了这次行动,据他回忆,“‘四人帮’准备10号搞政变,我们提前在6号晚上八点(行动),因为是突击任务,要绝对保密。等我赶到指定地点,一看在场的都是一些熟悉的同志。每个人都带着武器,神情也特别严肃。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执行什么任务,但已预感到要发生一件大事。所有到场的人,都立即断绝同外界的一切联系,也不许到别的屋子随便走动。
“不一会,汪东兴来了。他数了数到场的每一个人,宣布了几条纪律,接着就对我们进行动员,说江青一伙坏蛋要搞资本主义复辟,要搞垮我们的党,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要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要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政权。
“随后,他就领着我们宣誓。誓词很短,大意是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要服从命令,保守机密;要勇敢战斗,不怕牺牲;要誓死保卫党中央;中央叫我们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
“宣完誓,汪东兴又进行了具体分工,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按人头四个人抓一个,还在大厅里作了演习。”
汪东兴布置完工作,问道:“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这时候,有人问:“如果有人开枪怎么办?”
这一点是考虑到王洪文身边常常带短枪,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毛远新都有警卫,警卫都带枪。
汪东兴毕竟军人出身,所以他的答复非常干脆:“如果有人开枪,你们就往死里打,打死了你们没有责任!”
10月6日晚7时,汪东兴带着警卫们来到怀仁堂。因为通知开会的内容与汪东兴无关,他决定坐在屏风后边指挥战斗。考虑到这场斗争很严酷,汪东兴还随身带了一把装满子弹的手枪。
汪东兴这样叙述了当时的经过:1976年10月6日晚上8时,我们在怀仁堂正厅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当时,华国锋、叶剑英同志就坐在那里,事先我已写好了一个对他们进行“隔离审查”的决定,由华国锋宣布。我负责组织执行。
张春桥第一个到,迅速被制伏。
接着来的是王洪文,他有一点挣扎,当行动组的几个卫士在走廊里把他扭住时,他一边大声喊叫:“我是来开会的,你们要干什么?”一边拳打脚踢,拼命反抗。但很快就被行动小组的同志制服了,扭着双肩押到大厅里。华国锋同志把“决定”又念了一遍。还没等他念完,王洪文突然大吼一声,挣脱开警卫人员扭缚,像头发怒的狮子伸开双手,由五、六米远的地方向叶帅猛扑过去,企图卡住叶帅的脖子。因为双方距离太近,我也不能开枪。就在他离叶帅只有一两米远时,我们的警卫猛冲上去把他扑倒,死死地摁住,给他戴上手铐。随后,几个人连揪带架地把他抬出门,塞进汽车拉走了。
在顺利抓捕了王洪文、张春桥之后,汪东兴风趣地对华国锋、叶剑英两位领导说:“这两个人跟我们合作得不错啊!准时来,按时走,很听指挥嘛!”华、叶听后,会心地笑了起来。
接着,汪东兴命令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武健华对江青实施抓捕,进行得同样顺利。江青见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连忙问道:“你们要干什么?”张耀祠向江青宣读了中央的决定。此时的江青关心的却是存放在她这里的文件,她当即给华国锋写了一封信,连同文件柜钥匙一起交给华国锋。
最后解决的一个人是姚文元。因为他不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所以事先没有通知他到怀仁堂开会。为了把姚文元叫到怀仁堂来,华国锋给他打了电话,说自己正在同王洪文、张春桥商量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一事,想请他来,“一道研究一下。”姚文元分管宣传工作,所以他接到华国锋的电话后就匆匆忙忙地向怀仁堂赶来。汪东兴回忆称:我怕再发生意外,没有让他进正厅,只让人把他领到东廊的大休息室,由警卫团一位副团长向他宣读了中央决定。他听完后好像很镇静,没有争辩,也没有反抗,只说了声“走吧”,就随行动小组的几名卫士出了门他刚走进东休息室,就被武建华带领的行动小组控制了。武建华随即宣读了华国锋的指令,对姚文元实行隔离审查。
就此,“四人帮”全部被捕,整个行动过程只用了35分钟。
10月6日晚11时,中央政治局在玉泉山开会通报粉碎“四人帮”的情况。汪东兴最后说了一句话:如果“四人帮”政变成功,在座的都得上断头台。
淡出政治舞台
在1977年的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汪东兴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这是全国党代会对他在抓捕“四人帮”的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给予的回报,汪东兴的政治生涯达到人生顶峰。
“四人帮”倒台,文革结束,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还阻碍着中国的前进。而汪东兴选择站在“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一边。
本文作者:历史网
-
Tags:汪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