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张家界至吉首至怀化高速铁路文物调查勘探结果考古收藏
新建张家界至吉首至怀化高速铁路位于湖南省西部,北起张家界市,经湘西自治州,南接怀化市,衔接黔张常、焦柳线、渝怀、沪昆客运专线、怀邵衡等铁路线,辐射湖南省西部主要地市,正线长244.437km。2016年3月20日简称张吉怀高速铁路可研评审会在怀化市召开。
张吉怀高速铁路始于在建的张家界西站,途经3个市州7个县市区,终点在怀化南站,全线设张家界西站、回龙西站、芙蓉镇站、古丈西站、吉首东站、凤凰站、麻阳西站、怀化南站等8座车站。推荐线路自黔张常铁路张家界西站引出,绕避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折向南,跨澧水后进入湘西州永顺县,于永顺县回龙乡设回龙西越行站,尔后线路折向西,穿大青山于芙蓉镇景区东北2km设芙蓉镇站,出站后跨酉水进入古丈县,在古丈县城西南1km处设古丈西站,跨峒河后进入湘西州府吉首市,于吉首城东南4.6km的双塘镇联合村新设吉首东站,后跨焦柳线南行于包茂高速公路西侧进入凤凰县,在凤凰县城东北约6km处沱江镇文化脑上新设凤凰站,出站后线路跨沱江和包茂高速公路后走行于高速公路东侧,在麻阳县城以西新设麻阳西站,出站跨包茂高速和锦江后走行于包茂高速公路西侧,跨渝怀铁路、舞水后到达芷江县顺溪铺,跨沪昆客运专线和舞水后折向东引入终点怀化南客站怀邵衡站场。
2016年5—6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张家界市文物局、永定区文管所、湘西自治州文物局、永顺县文物局、古丈县文物局、吉首市文物局、凤凰县文物局、怀化市文物处、麻阳县文物局等单位组成了张吉怀高铁建设项目文物调查勘探队,对工程红线范围内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最终确认文物点8处。现对其中的4处文物点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龙盘岗墓群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枫香岗乡龙盘岗村。墓群东面为龙盘岗村,村落邻澧水而居。墓群处为丘陵地貌,山势略高,三面临水,土质为黄土中夹杂河卵石。该墓群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地面暴露有战国时期竖穴土坑墓,发现有豆、罐等陶器残片。经现场勘察,我们发现这里土层较厚,山势若卧龙盘旋,确为理想的埋骨之地。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湖南战国时期的古城址一般位于河流附近,澧水流域发现的古城址有澧县古城岗、临澧县申鸣城、石门县古城堤和慈利县白公城等。据清康熙《慈利县志》记载:“楚平王之孙白(熊)胜为白县尹,僭称公,筑城于阳山之麓、零水之旁,即今白公城址也。” 而张家界市历年发掘的战国墓葬也印证了楚人对澧水流域的开发,如城区大桥路战国墓和邮政大厦战国墓出土有铜矛、铜戈、铜剑和木剑等楚人文物400多件。永定区古人堤遗址出土鼎、鬲、罐、壶、盆、豆和筒瓦、板瓦等。1991年永定区三角坪战国墓出土了青铜剑和鼎、壶等陶器。2002年在欣业家园发掘战国楚墓数座,出土文物300余件,其中的青铜剑、碧玉、木剑、漆木器等尤为珍贵。
同时,我们在该处还发现有清代的石条和墓碑,其墓碑青石质,上书“(咸)丰丙辰…孝男陈宗礼(诗书义)媳秦(李童祁)氏孙男文龍(新品紫)文虎(斗明蔚)孝侄陈□忠(□□周)侄孙文雅(灿盾炳)文锐(浩王焕)二月吉立”。经查,咸丰丙辰年为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
边岩遗址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后坪镇边岩村。遗址位于澧水南岸河边台地上,这里地势平坦,为较宽阔的山间盆地地貌。我们在台地上发现多处清代房屋建筑基础,由条石、石块、卵石、薄砖、柱础等构成。从残留物大致可见到原来房屋轮廓,平面多为长方形。该处柱础风化较严重,上面的花纹已模糊不清。从青色薄砖的形态来看,房屋年代距今约有一、二百年。房屋数量初步统计近十座。另在表土中多发现有宋元时期的青灰色釉陶片、汉代灰陶和桔黄色陶片等。土中还多见有青花瓷片,为明清时期。初步判断,该遗址沿用时间较长,并多次有人类在此活动。最早为汉代,后为宋元,直到明清时期。早期的文化层估计在地下1米左右,直至最后被一、二百年的晚期房屋建筑基址所叠压。
岩堡山墓群位于凤凰县吉信镇联欢村。墓群位于包茂高速旁的矮山处,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墓群封土堆尚存,一般残高约1.5米,底径约2.8米。地面暴露有券顶砖室墓,墓砖青灰色,无纹饰。本次调勘在山坡的断面处发现有多座砖室券顶墓,其中两墓并列,券顶完好,墓向朝东。墓葬宽约0.9、高约1.2米。墓砖青灰,素面,火候较高。墓砖分平砖、弧形券砖两种。平砖长约26、宽16、厚5厘米;券砖长约16、宽10、厚5厘米。在墓葬的外围还发现有条石垒砌的墓围遗迹。在墓葬的南部断面处又发现一座砖墓,券顶刚刚出露,结构近同。经统计,该处约有券顶砖室墓25座,其时代大致为宋至元明时期。同时,在该处山体上还发现有土坑墓葬,上部封土尚存,多呈低矮圆形,部分残留有石碑作为标志,时间多为清代。
渡口遗址位于怀化市鹤城区鸭嘴岩乡池回村。遗址位于舞水左岸二级阶地处,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我们在现场发现遗址断面,其表土下为黄褐色土层,未见包含物,深度距地表约90—100厘米;其下进入商周文化层,为灰褐色土层,厚10—20厘米;其下为旧石器亚粘土层。旧石器文化层为浅黄色土,发现有打制石片、石核、刮削器等,为灰黄色砂质岩,其原料为砂岩砾石,河流冲刷磨圆。
本文作者:历史网